欢迎来到寿县安丰高级中学官网

招生信息:

科教动态

科教动态
安丰高中参加全省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专题培训
发布时间:2023-09-29 15:37    阅读次数:727次

   9月22-24日,由安徽省教育学会主办的2023 年安徽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专题培训在合肥举行。省教育厅师资培训处处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余奕祥,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姜昌根、李卫文,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桦,合肥市教科院副院长陈明杰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安丰高中语文团队以及全省各地中学语文教研员、高中语文教师共300多人参加培训。

  在为期两天的专题培训中,安丰高中高三年级语文团队全程聆听了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余党绪作的《整本书阅读:大单元教学探索的现实路径》主题报告,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陈兴才作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设计》主题报告,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张彬福作的《2023年语文高考试题的变化与启示意义》主题报告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作的《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与高考评价改革》主题报告。
      四场报告,主题鲜明:余党绪教授的报告指向实施整本书阅读和大单元教学的现实路径探索与经验,针对当下语文教学存在的“散、碎、浅、低”问题,强调教师要增强关联、思辨和整合意识,做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者和建设者;陈兴才教授的报告以高考语文命题改革为切入口,阐释了批判性思维培养和思辨性读写学习任务的设计视角,回应了一线老师的所思、所困和所需;张彬福教授的报告着眼于2023年高考语文卷的有意识关联教材,彰显出“教、学、考”有机衔接的命题取向,强调要重视教材、用好教材,把落实核心素养的功夫下在课堂上;顾之川先生的报告从语文教材编写和语文教育研究的角度阐释了语文教育的“变”与“不变”,强调高中语文教师要精准把握新课标理念,正确处理好新课程实施中关于学习任务群、真实情境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考试评价、试题开放性等问题。
      杨桦理事长对本次专题培训作了总结并强调,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实施原则就是坚持守正创新,二者是并列关系;高中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就要秉承守正与创新,坚定前行。
      安丰高中语文团队一行14人围绕本次培训主题进行了心得感悟分享交流。
      沈国辉老师对余党绪教授的报告感触颇深,作为语文教研组长,他主张当下一线教师要加快转变理念,要顺“三新”之势而主动有为。育人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主动改进教学模式,守正创新,在已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沈国辉认为,大单元一味求“大”,就容易导致教学务虚和空泛,流于热闹而浮泛的活动;大单元教学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立足宏观、整体统筹,微观互补、扎实推进。
      陶二春老师从专家报告中得到启发,他认为教师必须“理性而开放地对待大单元教学”,既不可“盲信、盲从、一哄而上”,亦不能“拒绝理解、拒绝实践、跟风否定”。作为一线教师,当下最要紧的是认真用好新教材,要努力把单篇教好,避免过于重视大单元群文教学而忽视了单篇的育人功能,更不能舍弃精读课和单篇教学。
      营佩、朱玲两位老师对顾之川先生的“语文行则中国兴,语文强则中国强”深有感触。她们认为,在语文课日益边缘化的今天,顾先生之言可谓一语中的,科学地定位了中国语文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功能;培养学生热爱、崇敬我们的民族语言和中华优秀文化,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汪家国老师认为,四位专家的报告从整体上呈现了近几年语文高考试题的变化,特别是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更加自觉地关注“教、学、考”三者的有机联系,更加重视真实语言情境设置,以此考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基本技能。汪老师表示,要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及时调整备课重心,做到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张来德老师结合专家的报告要旨,表达了自己的感悟:“三新”之下既赋予机遇又充满挑战,更需要匹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比如深度探究就是侧重于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是推动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究认知和情感体验;再如群文阅读教学,其阅读过程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在对比阅读中指向“达成共识”,群文阅读对改变现行高中阅读教学样态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王厚宏老师对这次培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新课改必须坚持守正出新,教考结合。他认为语文学习要重视落实学科素养培育,加强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设计。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教、考结合,以真实情境考查书本知识的迁移运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妨把课本当作情境资源,通过关键问题设计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转化运用,形成迁移能力。
     朱好老师认为四场专家报告涵盖了“三新”课改中“教、学、考”的关键问题,比如整本书阅读的复习备考,一线教师是比较茫然的,余党绪教授在《新课程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的报告中给出了一些回应,要处理好精读与通读(浏览)的关系,教师应注意整合,避免文本解读边缘化、文本关联浅表化、思辨过程机械化。短暂而有意义的两天培训,让我们一线老师呼吸到了复习备考的新鲜空气,亮了眼、明了心。
     刘芳、洪涛老师说,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就是拓展了眼界,之前我们一直认为教材与高考试题之间是很难直接建立联系的,即使有关联,也很难捕捉到这种关联。陈兴才教授的报告不仅给了我们思路、方向,也给出了操作方法,他以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为抓手,既讲清了教材蕴含的知识,又让学习过程有了深度;既传播了必备知识,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由此,也给我们提供了高考复习备考的新思路:努力做到回归教材与强化考点的一致,这种一致不仅是试题形式,更体现在思维能力发展上。
    韩兴双老师分享了他对语文教学守正创新、“变与不变”的感悟。他认为“守正”首先就要守住语文教育的“初心”,传道授业,立德树人是语文教学乃至各个学科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不管考试形式怎么改、教学模式怎么变,教师在课堂上都要坚守着向学生传授未知的知识,学生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学以致用,才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谓“变”就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孔德龙老师说,余党绪教授对“大单元教学探索现实路径”的思考,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他从一个案例入手解析整本书阅读,从感性到理性,从诗意到思想,再从个体到人类,从现实到理想,清晰的文本解析思路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杜绝关门主义、高姿态主义,应把自觉、明确、合乎规定的教学理念常态化。文本解读不是“任人打扮的小丫头”,要防止文本解读边缘化、文本关联浅表化、思辨过程机械化等问题。学习是年轻教师成长的最佳方式,两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徐仁淀老师分享了他的培训感悟,专家报告帮助一线老师厘清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知,整本书阅读是一种导向,不论在高考中是考还是不考,或是以什么形式考,我们都应以整本书阅读教学为契机,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习惯和能力,进而启志怡情,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透过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我们要能敏锐地感知到高考命题体现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引领,命题在有意规避重复训练,力避套路式答题,着力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王长福老师作了心得交流小结,学校安排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参加这次省级层面的专题培训,体现了校领导对“三新”背景下语文复习备考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培训专家阵容强大,四场报告主题视角多元、导向清晰,四位专家中既有拥有丰富一线教学经历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如余党绪、陈兴才;又有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且有丰厚的理论学养和著述的,如顾之川、张彬福。两天的培训,我们全程全员全身心沉浸其中,很有收获,更多的是启发思考。群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作为阅读新形态或阅读教学新理念,正如余党绪教授所言“没有必要刻意拒绝学理与方法上的探索”,它只是守正创新的一种体现,我们应保持理性和开放的态度,不必神秘化、陌生化。大单元教学也是如此,新教材双线组元方式体现了单元教学之“大”:达成的目标任务更加宏大——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发展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过程更加立体化——单一性与综合性、情境性与实践性教学相统一;知识与技能迁移贯通、思维(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等)发展更加多元;教学路径、切口更加多点多样。大单元教学首先是一种单元教学统整理念和对育人方式改革的一个回应,其次要通过实践验证(包括时间验证)才可能成为一种教学方法。高考从“评价工具”转向考查“立德树人”,必然也要从“考什么教什么”转向“教什么考什么”,因此高考深度关联教材是必然趋势。

培训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纯粹“接受”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能动性的自我反思质疑改进的过程;与智者高人同行,不一定就能成为智者高人,但一定能有智慧的启迪和思想的顿悟。期待大家把这次省级培训的收获和感悟转化为2024届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实践中的有效行动,我们一起努力。




皖公网安备 340422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