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寿县安丰高级中学官网

招生信息:

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
【淮南日报 专版关注】教学子知行合一 育英才成风化人
发布时间:2016-09-22 08:49    阅读次数:1505次

省级示范高中寿县安丰高中教育教学亮点纷呈


       省级示范高中——寿县安丰高中座落在淮水之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2年1月升格为“市级示范高中”,2006年7月晋升为“安徽省示范高中”。著名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和“两弹一星”功臣、两院院士著名核理论物理学家黄祖洽教授曾先后亲笔题写校名、校训。涌现出浙江政协主席乔传秀,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石中英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学校占地118亩,建筑面积35000余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31人,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800余名。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质量优良”的现代化高中。

       学校先后荣获安徽省第六届、第七届“文明单位”、“安徽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安徽省‘职工之家’”、“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安徽省‘科学发展在基层’典型单位”、 安徽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安徽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学校、“团中央‘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全国零犯罪学校”等一系列称号。

       桃李芬芳,春华秋实。安中人满腔赤诚播下希望的种子,培植着心灵的幼苗,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办学成果名声远播。传承创新,教泽绵绵,在这所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唱响了一曲史韵流芳的育才兴学之歌。

亮点一、坚守农村教育 高考成绩持续攀升

       作为一所农村省级示范高中,为破解9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的生源难题,走出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较大的办学困境,学校确立了文化课和艺体特长培养“双轮驱动”办学模式,最大程度地拓宽了农村孩子成功成才的渠道,让更多的农家孩子圆了大学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农村高中教育。

       2010年至2016年连续七年高考实现了本科达线人数、达线率创历史新高,2016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1%,县委、县政府特致电祝贺。节节攀升的高考成绩助推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学校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学校先后成为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图1、2)

图一:寿县县委、县政府电贺2106年高考取得佳绩

寿县县委、县政府电贺2106年高考取得佳绩

图三:荣获西南政法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称号

荣获西南政法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称号

亮点二、打造四有教师 教师队伍德艺双馨

       学校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绿色教育政治生态,涌现出一大批“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教师”的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

       学校加快推进“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建设,积极搭建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活动平台,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力度,组织一线教师赴省内外名校考察交流。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31人,其专任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为199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08人,中级教师90人,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8%。(图3、4)

图四:寿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从维德第32个教师节到校慰问教师

寿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从维德第32个教师节到校慰问教师 

图六:第32教师节表彰优秀教师

第32教师节表彰优秀教师

亮点三、优化育人环境  办学条件完善先进

       围绕“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完善硬件设施,拥有先进的班班通教室、多功能录播教室、心理咨询室、高规格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学生餐厅、浴池、公寓,校园超市等后勤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高速校园网络、电子监控系统、现代化办公系统等教育信息化环境已初具规模。营造出校训坊、智慧墙、文化长廊、鉴心池、淬砺亭等沁心励志的人文环境。

       同时,学校还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构建出校刊《芍陂风》、学生社团、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校园电视台、校园艺术节等多元文化阵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很好地再现和表现了校园文化精神。(图5、6)

图八:多功能录播教室

多功能录播教室

图七:高规格心理咨询室

高规格心理咨询室

亮点四、实施科研兴校 教研教改生机勃勃

       学校扎实推进安徽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工作,重点探索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互为促进的教学模式,切实做到“教有所依,研有所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

       近两年,5个省级课题《高中生价值教育模式研究》、《农村普高学生逆反心理研究及对策》、《开展探究式阅读,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留守生现状的调查研究》、《示范高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已结题验收,《高中化学:启导——自学——评价——回授》、《寿县农村高中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四位一体”高中英语能力教学模式研究》等14个市级课题也已结题验收。承担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路径、方法创新研究》研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图7、8)

图十二:校本教研成果丰富

校本教研成果丰富

图十一:省级课题《高中生价值教育模式研究》结题

省级课题《高中生价值教育模式研究》结题

亮点五、构建智慧课堂 翻转课堂亮点纷呈

       学校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选择性教育落到实处,对解决农村大班额下的差异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多人次在省市翻转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

       依托“微课”学堂,开展课前问题导向、课中先学后导、课后重新建构的“翻转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局限。课前,学生通过平台完成预习,让预习问题反馈前置,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以学定教;课中,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并纠错、分层教学、暴露典型等让课堂教学个性化;课后,微课学习让课堂无限延伸,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图9、10)

图十三:翻转课堂下教师在线练习反馈

翻转课堂下教师在线练习反馈

图十四:学生依托“微课”进行在线自学、研讨、解疑

学生依托“微课”进行在线自学、研讨、解疑

亮点六、彰显社团文化  价值教育卓有成效

       以开展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路径、方法创新研究》研究工作的契机,以活动开展增强德育工作的趣味性和向心力,有效提升了德育工作针对性。

       学校坚持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渗透价值教育,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真正实现以社团文化引领学生多元发展。规范并完善“自强社”“学生记者站”“新桥文学社”“寿州书法社”“英语沙龙”“时政大讲堂”“科技制作社”“百灵合唱团”“国旗班”等社团活动。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社团选送节目成绩突出,百灵合唱团表演唱《相逢是首歌》节目在第七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录像评比活动中荣获中学组声乐类金奖,2016年5月,科技制作社3名同学在第三届安徽青少年科技发明大赛”暨“以色列创新之旅”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图11、12)

图十八:科技社郝佳蕾同学代表淮南市参加“以色列创新之旅”

科技社郝佳蕾同学代表淮南市参加“以色列创新之旅”

图十七:百灵合唱团表演作品《相逢是首歌》

百灵合唱团表演作品《相逢是首歌》

亮点七、践行多元办学 艺体特色独占鳌头

       学校立足校情、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制定出一套具有安中特色的艺体特长培养体系: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前提下,采取“高一学习引导,培养兴趣;高二实践体验,注重选苗;高三技能集训,打造特长”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特长。开展了《艺体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艺体学科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出版了《艺体教育论文集》、《稚翅丹青》等校本教材,有效积累总结了艺体教育教学经验。

       艺体特长培养机制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多元智能,最大程度地拓宽了农村孩子成功成才的渠道,近年来艺体生高考成绩持续保持高位,2016年高考艺体本科达线264人,其中美术本科达线237人,音乐12人,体育15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学校有2000余名艺体特长生分别被艺体类独立院校和综合类重点大学录取,学校办学特色逐步鲜明,学校美誉度越来越高,引来省内外多所学校到校考察、交流、学习。(图13、14)

图十九:美术特长班专业课学习

美术特长班专业课学习

图二十:音乐特长班专业课学习

音乐特长班专业课学习

亮点八、坚持开放办学 办学活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学校坚持“合作兴校,开放强校”理念,坚持在开放中提升办学境界,通过“开放办学”,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农村中学名校”的教育品牌。

       学校积极参加“长三角千校网络结对活动”、 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研讨活动、安徽高中教科研联盟高峰论坛活动、安徽省农村省级示范高中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通过高位嫁接,加速了安中“创新驱动,多元发展”办学特色的形成,凸显了名校气质,各类资源得到优化,学校出现了连续式跨越发展的局面。(图15、16)

图二十二:全省农村省级示范高中第四届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安中召开

全省农村省级示范高中第四届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安中召开

图二十三:参加上海教育博览会

陈超校长带队参加上海教育博览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团结务实的安中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品牌。在新时代的感召下,我们将继续发扬传统,开拓创新,以德育为本,以学生为先,和谐共进,翱翔未来。(策划:陈超   图文:常洋)

《淮南日报》专版链接:http://hnrb.hnbynews.com/html/2016-09/19/node_42.htm

 

皖公网安备 340422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