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信息:
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广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工程的全面展开,学校的“德育工作”已经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特点,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已经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本文就我们在平时工作中的体会进行探讨,意欲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地位
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对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与培养的主阵地,担负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极期 重要的任务。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改变目前在不少学校存在智育与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就必须确立德育的实体地位。特别是在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上的歪风雅气通过不同的渠道渗透到学校,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负面效应”,学校工作中的德育落实到实处,便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在考虑其全盘工作时,应把加强德育工作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建立自己的德育工作队伍,拿出具体实施方案,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道德文明教育的主阵地,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二、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探讨
我们的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 期,目前在校青年学生,接受的新事物多,思想活跃,善于思考问题,因此,依靠以前那种以本为本,单纯进行“说教”式的灌输方式进行思想教育,显然不会收到成效,因此,如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青少年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真正发挥德育的功能,在德育的“实效性”上作文章,是值得思考、实践、探索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艰苦奋斗,国民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在提高,我们的国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由于青少年对过去了解甚少,因此,对他们进行形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便是我们进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方面的工作,进行空洞的说教当然不行,必须使这种教育渗透到实际中去,事实证明,组织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本镇的集镇建设、社队企业,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并让他们利用假期回农村进行社会调查 ,使他们感到,今天的社会繁荣昌盛,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的结果,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虽然,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阴暗面、不正之风,但这只是社会发展的支流,从而使同学们更加热爱党,热爱我们的祖国,决心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在德育教育中,组织学生参加“升旗”活动,在国旗下演讲,经常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联系实际,写观后感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德育作为一项思想教育工程,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课堂教学对德育工作渗透,有其不可替代性。语文、教学、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各个学科,虽然教材内容不同,但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值得授课教师进行挖掘。这些学科作为德育内容中包含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素材、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历史的发展,祖国的振兴等,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内容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各级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应该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落实情况作为一条硬性标准,切实改变在某些地方、某些教师身上存在的“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最近,国家教委下文就改进德育内容进行了具体要求,明确要求把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作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抓好这个主题,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实到贯彻十五大精神中去,是教育战线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途径。对学生思想的渗透,除了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以外,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亦是全社会的重要任务,要在全社会增加宣传力度,使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合力,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目前,在各地开办的“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以增强家庭的教育力度,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确实是实施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以形成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其教育、渗透效果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美化校园环境,布置雕塑、科学家、英雄模范人物的警句名言,张贴科学家的画象等,均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陶治作用,近年来,我校有计划地对校园环境进行优化,并大力提倡文明礼貌语言,师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均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良好的软环境的形成,无疑对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实践证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实效性,即在德育的质上下功夫。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考虑真正加强落实办法与措施,使之能长期坚持,作出成效。当前,学校德育的渠道并不仅仅向限于智育过程这一途径。团队活动,校会、班会、讲座集会、广播墙报等,都是中小学德育的手段与渠道。在德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第一是灌输与渗透的关系。一些基本的政治观点,四项基本原则和涉及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认识论等方面的观点以及一些时事政治进行教育灌输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在于渗透。何谓渗透?例如,在学科教学中,历史课的近代史、现代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这是直接具体内容的渗透,也可以有不太直接的渗透。如音乐课上在指导学生欣赏各类乐曲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然地体会到健康音乐的战斗性,抒情性等,此外,还可以有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数学课本上的周密公式、定理法则的语言表述等,可以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二是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智育与德育并非是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相反,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因果关系,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与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与优良的品质。但这并不是说,教学任务完成了,德育 与必然在其中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计划、有层次、恰如其分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仍然是我们要认真研究落实的课题。其三是教育与训练的关系,学校根据德育任务,通过教育,不断向学生提出要求,这些要求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外部动力,从心理角度讲,如果学生对这些要求未能内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而只是被动地听,其教育作用是用限的。因此,中小学的德育过程,不能停留在教育上,要加强引导,以指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由感性的道德观念,转化为理性的道德行为,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在中小学,这些养成教育应该是德育的一种主要手段。目前,有的学校实行的“德育作业”就是一项很好的措施。所谓“德育作业”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设计德育内容,让学生实践,例如“给社会及周围人作一件有意义的事,使别人因为你的帮助而感到快乐”;“为父母准备一次你亲手烹饪的晚餐”;“利用星期日为社会作一件好事”等,在德育作业的交流过程中,不少学生有目的去设计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的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目前中学生道德意志行为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在知、行脱节,实践表明,德育作业对于实现知、行统一有较好的作用。
三、当前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特别是素质教育一重要内容,对全面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当前,如何在中小学加强德育、增强实效性,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例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引入德育的内容?更有效地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德育网络?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特别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等。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理论,不断研究新的情况,扎扎实实地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上一条:加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